SDLC类型和拓扑

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协议是由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发的,用于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的环境中。SDLC是第一个基于同步、面向比特操作的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层通常经由该SDLC协议在给定通信网络内的网络可寻址单元(NAU)之间提供数据的无差错传输。通常有两种类型的链接:

  • I/O通道通信链路-
    这些链路基本上在所有共址节点之间是硬连线的。它们还通常以几乎高的数据速率并且通常无差错地操作。
  • 非I/O通道通信链路-
    这些链路通常使用某种形式的数据通信设备来在若干节点之间传输数据。基本上需要SDLC协议来确保所有这些链路上的无差错性能。

SDLC最初用于广域网(WAN),这些广域网基本上使用租用线路来连接大型机SNA主机和远程终端。SDLC也等同于网络通信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第2层。它是整个分层和数据传输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级协议。

SDLC还支持各种类型的架构,如下所示:

  • 正常断开模式(NDM)和正常响应模式(NRM)
  • 双向交替(半双工)数据流
  • 辅助站点对点、多点和多多点配置
  • 主站点对点和多点配置
  • 模8发射和接收序列计数
  • 非扩展(单字节)站地址

SDLC中的网络节点类型:
SDLC通常识别和描述两种类型的网络节点,如下所示:

  1. 主节点-
    主节点通常负责处理所有辅助节点,并且还负责控制所有操作和链路。仅通过此节点处理数据。该节点以预定顺序轮询次节点,然后次节点可以发送它们是否有任何数据要发送。此节点还设置和拆除链路,并在其运行时管理链路。
  2. 次要节点-
    辅节点通常负责将正在接收的所有数据发送到主节点。该节点由主节点控制,只有在主节点允许并赠款这样做的许可时,次节点才将数据传输到主节点。

SDLC节点遵循的基本配置:
SDLC主节点和辅节点通常以如下所示的四种不同的基本配置连接:

  1. 点到点-
    顾名思义,在点对点配置中,只有两个节点。一个节点是主节点,另一个是辅节点。
  2. 多点-
    顾名思义,在多点配置中,有多个节点。一个节点是主节点,所有其他节点都是辅助节点。它也称为多点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以预定义的顺序分别轮询辅助设备。
  3. 循环-
    顾名思义,在环路配置中,主节点连接到环路中的第一个辅助节点和最后一个辅助节点。简单地说,主节点连接到辅助节点,并且在两侧具有两个节点。在这种情况下,中间次节点在它们对主请求给予响应时通过彼此传输数据。
  4. 总部请讲
    此配置通常涉及入站和出站通道。主节点仅需要出站信道来与辅节点传输数据,而辅节点仅需要入站信道来与主节点传输数据。
THE END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